找到相关内容956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宽见俗言俗语(一)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Item/88931.aspx
  • 俗语佛源》选摘(八)

    )  【感应】  语出《法华经》卷一:“无数世界,广说经法。世尊所为,感应如是。”又《大日经疏》卷一:“妙感妙应,不出阿字门。”指众生由虔诚祈念佛菩萨而得到佛菩萨的护念加持。俗语中泛指神明对人事的反响...泉州云台因禅师》:“僧问:如何是和尚家风?师曰:嗔拳不打笑面。”后俗语中多用之,谓恼怒者不拳打笑脸相迎的人。或谓对人和气可以免遭欺辱,如《金瓶梅词话》第七十二回:“他有钱的性儿,随他说几句罢了。常言...

    赵朴初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1951791.html
  • 问:持斋奉佛乃孤独者多,此句俗语如何纠正?

    此句俗语,不可谓全无根据。然言者若心存毁谤,则不足法。否则亦有讨论余地也。持斋奉佛,乃佛教信徒之标准,佛教信徒,有出家在家两众。发心学佛,必有一种境界上之刺激,在家人夫妇子女团圆时,易生乐感,沉于五欲,不思厌离,故学佛难。若一旦配偶偏亡,子女夭丧,既感人生之苦,自然厌离心生,故学佛易。此持斋奉佛之孤独者多,其故一也又佛法喻家庭为牢狱,经论中诃斥在家之恶,不胜枚举。学佛之人依佛教诫固宜以婚嫁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|持斋|孤独|者多|专题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7/18255785164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除巴利文之外,还有哪几种文字记录的佛经?

      赵朴初答:还有梵文Sanskrit。佛教分南传和北传,传到南方去的用巴利文,是小乘佛教经典;传到北方去的用梵文,多数是大乘佛教经典,也有小乘经典。巴利语是古代俗语,梵文则是古代雅语。

    赵朴初

    佛教常识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21501510716.html
  • 妙莲法师答:钱应该留给儿女吗?

      妙莲法师答:俗语说:‘养儿胜过父,要钱做什么?养儿不如父,要钱做什么?’你的儿子比你有能力,钱给他是多余的;儿子像扶不起的阿斗,不会用钱,甚至拿钱造罪业,那留钱给他反而害了他。

    妙莲法师

    解惑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2151911730.html
  • 了幻法师答:晚上为什么会发淫梦?

    请问师傅: 1.弟子自问绝非好色之徒,但晚上为什么会发淫梦? 2.因果论云:一人做事一人当,只是不同时间与不同躯壳,但为何广东有句俗语:“前人种下荆棘树划破子孙后代衣?婴儿对前生之业...戒,努力修行,逐渐会减轻。 2、俗语“前人种下荆棘树,划破子孙后代衣?” 答:虽然因果自负,但一家人因“ 同业相聚” ,故有彼此招感外缘,故有此...

    了幻法师

    了幻法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7493179780.html
  • 台湾省莺歌禅净中心举办佛学讲座

      2008年4月27日晚上7时,台湾省莺歌禅净中心举办佛学讲座,邀请金光明寺觉空法师主讲“佛法与义理”。   觉空法师表示,“人有三世因果”是佛教对命运的看法,也就是俗语“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”,并强调,虽然掌控命运的力量还包括情念、权力、业力、迷信等等,但是修正自己观念、拥有正确的信仰、平时广结善缘、持戒精进,则可以改变命运,让自己的命运能更臻圆满通达。

    佚名

    |讲座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4/08122423345.html
  • 禅宗语录的特色

    的境界就像吃过饭之后洗碗一样平常。   禅宗语录第二个特点是多用方言俗语。我们日常所见到的禅宗语录多是用方言俗语写成,将深刻禅悟境界融入俗语方言之中,使弟子能在日常生活中激发悟性。   《五灯会元》卷一五:僧问:“如何是祖师西来意?”师(勤禅师)曰:“一寸兔毛重七斤。’勤师的回答似乎与所问毫不相干,而问答的语句却是日常俗语,他展示与人的是一种只能诉诸直觉的意象,以此来启发学人的直觉顿悟。   著名...

    远 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03060850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释迦牟尼和平民的关系怎样?

      赵朴初答:释迦牟尼教化的方式是接近平民的。他说法不用婆罗门的雅语,而用当时平民的俗语,就是一个例子。前面说过释迦牟尼曾经接受一个首陀罗人优波离为弟子,佛的兄弟和儿子在僧团内行次在他之下,他们都得向优波离礼拜。对一般人不肯接触的旃陀罗人,佛和弟子们平等接受他们的供养。佛曾经设法和一个不敢见他的旃陀罗人相见,并为他说法。佛对待所有不幸的人都是这样,他的弟子中有乞丐,也有妓女。有一次,佛谢绝...

    赵朴初

    佛教常识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21260410673.html
  • 黄道贤减寿益亲

    大慈大悲的,救苦救难,有求必应,就在观音菩萨圣像前焚香点烛顶礼祈祷,愿意减少自己的寿命一纪,增添父亲的寿命。俗语说:‘人有诚心,佛有感应。’当他祈祷完毕以后,父亲的神识就清醒过来,全身病痛,爽然若失,许多...

    佚名

    |哲理故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8/07/19474217196.html